学院简介

河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量子信息)是河南省教育厅2022年8月批准建设的首批6所未来技术学院之一。学院瞄准量子信息领域未来产业和人才培养需求,立足“学院-实验室-产业基地”三位一体、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定位,坚持高起点布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汇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资源,着力培养满足未来量子技术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由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等多学科融合而成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信息技术利用量子态叠加和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能够实现经典信息技术无法比拟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以及测量精度和灵敏度,在超级计算机、卫星通信、互联网、时间标准和导航以及医学核磁共振成像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信息通信技术换代演进和数字经济产业突破发展。近年来,量子信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量子信息领域组建国家实验室、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创新。我国在量子信息领域已完成了光量子、超导、超冷原子、离子阱、硅基、金刚石色心、拓扑等主要量子计算体系的研究布局,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两个技术路线上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鉴于我国在量子信息领域的领先优势,河南大学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双一流”建设和“双航母”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强量子信息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2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3人;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第四层次特聘教授3人,河南大学黄河学者、校特聘教授8人,青年英才3人。外聘学科领军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2人,省讲座教授2人,河南大学外籍“拔尖人才项目”特聘教授4人。拥有“量子功能材料与量子调控”等多个创新型科研团队,形成了以院士领衔,以各级创新人才为骨干的人才梯队,曾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省级项目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Physical Review Letters、JACS、Advanced Materials、PRB等SCI期刊论文200余篇。

学院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量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学院科研用房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6000万元。学院先后引进综合物性测量系统、扫描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Omicron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联合系统、UnisokuUSM1300-3He超高真空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CreaTec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Quantum Design公司氦气回收液化系统、新加坡TT低温磁光测量平台、岛津AxisSupra+ 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仪、信息感知融合与处理系统、高性能大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一批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建设有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拓扑量子材料研究中心、量子物质科学重点实验室,并获批“河南省量子功能材料物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作为量子信息方向的牵头单位积极参与了河南省科学院未来学部组建和发展规划制定,与河南省科学院共建量子材料与物理研究所。

学院聚焦量子材料与器件、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等研究方向,坚持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本硕博贯通式量子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融通各方资源,践行“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的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全球顶尖人才引育,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大平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