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量子信息) 诚聘海内外英才

一、河南大学简介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交叉等13个学科门类;有40个学院(教研部)、93个本科招生专业、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82个本科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学校拥有郑州龙子湖、开封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明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办学地址为河南省郑州市明理路379号。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教职工47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学部委员、国家杰青等国家级卓越和领军人才5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和中科协托举人才30人;拥有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中心),牵头和参建12个河南省实验室(研究院),以及一批国家级教育、研究、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的发展定位,建设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深入贯彻国家“双一流”、河南“双航母”战略任务,大力实施“123人才强校”工程,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环境。

二、未来技术学院(量子信息)简介

河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量子信息)是省教育厅2022年8月批准建设的首批6所未来技术学院之一。2023年2月,学校以河南大学量子物质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光伏材料省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组建成立河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量子信息),致力于发展量子科学与技术新兴交叉学科,立足于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和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4人,博士生导师1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省级人才10人。外聘学科领军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河南大学客座教授2人。拥有“量子功能材料与量子调控”等多个创新型科研团队,形成了以院士领衔,以各级创新人才为骨干的人才梯队,曾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省级项目7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Natur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dvanced Materials、PRB等SCI期刊论文200余篇。

学院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量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有河南省量子材料与量子能源重点实验室,并获批“河南省量子功能材料物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有超高真空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综合物性测量系统、原子力显微镜、低温磁光测量平台、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仪、信息感知融合与处理系统、高性能大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一批国际先进仪器设备。作为量子信息方向的牵头单位,积极参与了河南省科学院未来学部组建和发展规划制定,与河南省科学院共建量子材料与物理研究所、中原量子谷(墨子实验室)和中原石墨烯实验室。

学院聚焦量子材料与器件、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等研究方向,坚持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本硕博贯通式量子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汇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着力建设“学院-实验室-产业基地”三位一体的新型研究型学院,加快全球顶尖人才引育。学院践行“新工科”建设,以开放思维、博采众长,跨越院系鸿沟、促进交叉融合,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探索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有效模式,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大平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中原量子谷简介

中原量子谷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量子科技中心,由徐红星院士领衔,融合河南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的科技力量,旨在推动量子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化,打造“一院、一城、一平台、多网点多基地”,为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来豫围绕量子产业开展高水平研究提供全要素保障,同时为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和量子科创企业在豫发展提供科技对接、科技金融、企业孵化与产业培育全链条服务。目前,中原量子谷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二期正式培土奠基,标志着一个集量子产业载体、配套服务用房及光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设施于一体的“工业上楼”标杆园区正式拉开建设序幕。重点聚焦量子信息、高端芯片、光电材料等领域,已入驻科研院所10余家,构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及创新平台近20个,引入创新创业团队10余个,集聚高层次科研人员超200人。

四、招聘学科与方向

河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量子信息)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双航母”的战略擘画与“双一流”建设要求,依托河南大学优势科教资源,共享河南省科学院中原量子谷协同创新平台,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优秀人才。

(一)物理学(含量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量子通信;量子材料与物态调控、电子强关联物理、拓扑与超导物理;纳米结构与低维物理、深度学习与第一性原理计算、量子光学、超快与纳米光学等。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神经形态器件与类脑计算、超越摩尔器件、柔性电子器件、感存算一体芯片与系统等。

(三)新能源材料与器: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钙钛矿等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碱金属(锂/钠/钾)电池、水系锌电池等。

五、招聘岗位与待遇

岗位:至善特聘教授、百人计划A/B岗、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至善特聘教授

学校设立至善特聘教授,通过海内外引进、校内遴选等方式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至善特聘教授设有卓越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三个岗位类型,对符合河南大学要求,通过校学术委员会评审、符合学校发展和建设需要的受聘人选提供以下待遇:

(1)卓越人才岗

条件: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国内外公认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为所在专业领域和学科的一流学者,取得重大标志性研究成果。

薪酬待遇:享受有竞争力的年薪;提供住房(或住房补贴)及丰厚的安家费、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及平台建设经费;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或协助解决配偶工作;解决子女(中小学、幼儿园)入学问题;配备专业学术团队等。

(2)领军人才岗

条件: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为所在专业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取得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原则上年龄不超过60周岁。

薪酬待遇:享受有竞争力的年薪;提供住房(或住房补贴)及丰厚的安家费、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及平台建设经费;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或协助解决配偶工作;解决子女(中小学、幼儿园)入学问题;配备专业学术团队等。

(3)拔尖人才岗

条件: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影响力,为所在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或有潜力的中青年学者,取得较为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

薪酬待遇:年薪不低于70万;提供丰厚的安家费及住房(或住房补贴)、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及平台建设经费;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或协助解决配偶工作;解决子女(中小学、幼儿园)入学问题;配备专业学术团队等。

(二)百人计划

为引进和培养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青年学者,学校实施“百人计划”,设有百人计划A岗、百人计划B岗,对符合河南大学要求,通过校学术委员会评审、符合学校发展和建设需要的受聘人选提供以下待遇:

(1)百人计划A岗

条件:取得博士学位后,具有在海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不少于2年的科研工作经历,并取得本学科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8周岁。

薪酬待遇:年薪不低于50万;提供安家费及购房补贴、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配偶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者,解决工作;解决子女(中小学、幼儿园)入学问题;配备专业学术团队;支持争取国家和地方人才计划项目。

(2)百人计划B岗

条件:具有在海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学习或工作3年以上经历,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薪酬待遇:年薪不低于30万;提供安家费及购房补贴;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解决子女(中小学、幼儿园)入学问题;支持争取国家和地方人才计划项目。

(三)青年教师

条件:具有优良的教育背景,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的优秀博士生或博士后出站人员;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本学科领域代表性科研成果。急需学科专业且具有正高级职称或突出代表性成果可适当放宽年龄。

薪酬待遇:纳入事业编制;实行年薪制,年薪17-26万元,根据聘任岗位享受相应待遇;一次性提供安家费18-21万元;享受工作任务外的绩效;符合省市人才政策的,可享受相应人才待遇;享受子女在附属学校(幼儿园、附属小学)入学方面的待遇。

(四)博士后研究人员

条件:具备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博士学位获得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薪酬待遇:实行年薪制,提供优良的科研和工作环境;享受工作任务外的绩效;符合省市人才政策的,可享受相应人才待遇;享受子女在附属学校(幼儿园、附属小学)入学方面的待遇;优秀者可留校工作。

六、联系方式

1.有意者请将本人简历发送至:rczpwljs@henu.edu.cn。

2.应聘(一)、(二)类岗位者,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相关待遇。联系人:陈老师(18738969697)、李老师(19137898341)。

3.应聘(三)、(四)类岗位者,请联系:刘老师(17328327174)

4.更多信息参见:河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量子信息)官网http://future.henu.edu.cn/


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