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实验室王新老师课题组在基于激光诱导铜电极图案化的自驱动电致发光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High-performanc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powered flexible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based on patterned laser-induced copper electrodes for visualized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Energy (影响因子:17.88)上。
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数据和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对具有信息交互和柔性图案化显示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柔性电致发光(EL)器件由于其具有超长的循环寿命、高对比度、高分辨率、高亮度以及稳定照明等特点,使其在可穿戴电子、智能显示器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极材料的选择对EL器件来说至关重要,众多研究者选用价格昂贵的银纳米线(AgNWs)、制备工艺繁琐的多壁碳纳米管(SWCNTs)和Mexne作为其中的电极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制备的EL器件难以实现图案化显示等原因限制其大规模的使用。因此,开发一种低成本、自供电便于图案化显示的EL器件仍然是一个关键性的挑战。该研究团队基于激光直写 (LDW) 技术通过刻蚀氧化铜油墨制备了具有高导电率(0.4 Ω ∙ sq-1)、机械耐用性和超过20周的长期稳定性的激光诱导铜(LIC)电极。另外,基于LIC制备的摩擦纳米发电机(LIC-TENG)能够有效收集机械能且能实现高性能的输出,并为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供能。同时,基于字母“TENG”图案LIC电极的柔性自供电的EL器件也能被工作频率低至0.3 Hz下的LIC-TENG所驱动,实现可定制的图案化显示。此外,还开发了基于快速响应(QR)二维码图案的自供电EL系统,通过智能手机读取二维码图案的光学信息,实现其实时可视化信息交互的功能。因此,这项工作利用简便、高效的LDW技术制备柔性LIC用于高性能TENG和柔性自供电图案化EL器件在能量收集、可定制图案化EL显示、信息交互等相关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大学“黄河学者”人才计划和河南大学“一流”学科经费的支持。2019级硕士生朱顺利同学为第一作者,王新教授为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2.107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