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高

个人简介

龚新高,1962年6月出生于湖南长沙,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龚新高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并考取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0年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2005年担任复旦大学科技处处长;2009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同年担任计算物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任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


学术成果

龚新高院士主要从事凝聚态体系原子结构、电子结构和计算方法发展研究。在创新计算方法、团簇物理和多元半导体等方向,取得了一批系统性强、原创性高的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440余篇,被SCI论文他引22495次,H指数75。他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和两项省部级一等奖(2009,2014)。突出工作如下:

(1) 在原子键合本质和团簇的基础物理问题研究中,发现了单质金属中金属键和共价键共存,预言了“金富勒烯”、“理想玻璃”等新物相;突破了人们对单质金属以金属键相结合、结构密堆积的传统认识,激发了后续实验和理论研究。

(2) 预言了微纳管的硬-软转变,并给出了其转变压强与管径的幂次律。

(3) 阐明了一类四元半导体的基本物性,澄清了其结构和带隙的长期混淆,提出了该类四元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具体优化方案,被国际上20多个实验组采纳。为该类新型太阳能电池快速发展成为公认的、有竞争力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建立了有限体系等压分子动力学方法、带阶精确计算方法等,现已成为相关研究的基本方法。他的工作诠释了计算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科研项目

1. 新型多元太阳能电池材料中基本物理问题的计算研究(11434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5.01-2019.12,380万元,主持人

2. 低维纳米体系热传导的模拟和计算研究(11174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01-2015.12,65万元,主持人


代表论文

1. L. Huang, F. Liu, G. H. Lu,X. G. Gong, Surface mobility difference between Si and Ge and its effect on growth of SiGe alloy films and islands, Phys. Rev. Lett. 96, 016103, (2006).

2. H. J. Xiang, B. Huang, E. Kan, S. H. Wei,XG Gong, Phys. Rev. Lett. 110, 118702, (2013)

3. HJ Xiang, EJ Kan, Y Zhang, MH Whangbo, XG Gong, Phys. Rev. Lett. 107, 157202, (2011)

4. D.M. Zhang, D. Y, Sun,X. G. Gong, Discovery of paired Gaussian and long-tailed distribution of potential energies in nanoglasses,Phys. Rev. B. 105, 035403, (2022).

5. M.L. Huang, Z. H. Cai, S. S. Wang,X. G. Gong, S. H. Wei, More Se Vacancies in Sb2Se3 under Se-Rich Conditions: An Abnormal Behavior Induced by Defect-correlation in Compensated Compound Semiconductors. Small. 17, 2102429, (2021).

6. G. J. Zhu, Y. G. Xu,X. G, Gong, J. H. Yang, B. I. Yakobson, Dimensionality-Inhibited Chemical Doping in Two-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s: The phosphorene and MoS2 from Charge correction Method. Nano LETEERS. 21, 6711-6717, (2021).


招生信息

龚新高院士研究方向为计算凝聚态物理,包括计算方法发展、低维结构的计算和模拟、新型能源材料的计算设计等:

1)分子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

2)纳米体系物性的理论研究;

3)新型能源材料的设计和计算;

4)表面和界面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