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在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举行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校工会副主席边海潮、刘迎红和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伟风,副主任付佳及工作室负责人王新教授等参加,边海潮主持揭牌仪式。
仪式上,刘迎红宣读了《关于选树命名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优秀工匠人才、“师带徒”标兵的决定》(豫教科文卫体工〔2022〕23号)。边海潮和张伟风共同为工作室揭牌。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黄河学者特聘教授、工作室负责人王新教授介绍了工作室基本情况以及着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的触觉感知和虚拟现实场景相融合的未来发展规划。
工作室负责人王新是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黄河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纳米能源与柔性物理器件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863计划、中科院重大研究计划和先导专项等10余项。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柔性物理电子器件和可穿戴智能传感器件教学与科研工作等方面成果丰硕。
边海潮对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和王新团队表示祝贺,对智能触觉传感与虚拟现实场景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希望王新团队依托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扩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培育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同时校工会将持续深化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激励弘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带头作用,更好地挖掘、探索工作室在特色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据悉,此次评选经过基层申报、逐级审核和专业评审,立项建设15个河南省教科文卫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性人才创新工作室,也是我校历史上获批立项的第四个该类工作室。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精心组织、周密论证取得了这一阶段性成果,体现了实验室落实学校“123人才强校战略”和“1151”工程,贯彻“超越、突破、引领”发展理念,围绕“学院+研究院+基地”一体化创新链条机制,加强有组织科研和大团队建设,在关键领域布局重点项目,在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方面取得进展。